---追寻红色足迹,赓续革命薪火---
武汉,长江畔的英雄城市,有双重厚重底色。它是辛亥革命发源地,1911 年武昌城头枪声划破封建帝制长夜,点燃民族复兴希望;也是抗疫英雄第一城,2020 年全城同心抗疫,谱写众志成城壮歌。7 月 1 日---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,实践团选择这一特殊日子来到武汉,探寻红色精神密码。
2025年7 月 1 日上午,实践团首站到武汉警察博物馆参观抗疫展区。展区内陈列着多件与抗疫相关的实物。其中,有几套防护服,衣料上仍可见明显的汗渍痕迹,边缘处因反复穿戴略显磨损。展柜中还摆放着数份请战书,纸张上的字迹大多笔锋遒劲,部分落款处按有红色指印。墙上的照片展区里,一幅记录风雪中执勤场景的图片尤为醒目,画面中民警身着厚重防寒服,帽檐和肩头落着积雪,仍保持着站立姿态面向路口方向。这一桩桩、一幕幕,无疑唤起了实践团成员在疫情期间众志成城的独特记忆。

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学习。刘博林 供图
随后,实践团前往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。纪念馆内的“八七会议”展区,仿佛将人们带回了那个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关键时刻。1927年8月7日,在白色恐怖笼罩之下,中共中央于汉口召开紧急会议,明确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。展厅影像重现紧张氛围,先辈话语震撼人心,讲解员深情讲述革命志士牺牲的故事,让成员理解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的真谛。
下午,实践团到达武汉革命博物馆。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内,展柜里有泛黄的会议记录、老式钢笔等文物,均标注年代与出处。五大会址复原场景中,藤椅环绕摆放,桌角有铜制台灯,挂钟指针固定,似能窥见当年会议模样。展馆内,历史照片与带弹痕的军装等遗物有序陈列。行走其间,物件仿佛拉近了与过往的距离。
最后,实践团抵达楚望台遗址公园。园内几块岩石错落分布,表面布满大小不一的弹坑,坑洼边缘因常年风雨侵蚀已变得圆润,石身还留存着些许青苔的痕迹。不远处,鳞次栉比的现代楼宇与纵横交错的柏油道路构成清晰景象,偶尔有车辆驶过的声音传来。沿石板路前行,可见几处低矮的纪念亭,亭内石碑上刻有遗址相关的文字介绍。成员们走近岩石,指尖抚过那些深浅不一的凹痕,触摸着这些留有痕迹的石头,仿佛能触碰到一段真实的过往。
7月2日,实践团成员踏入辛亥革命博物院。从武昌起义到辛亥革命历程,每件展品都承载着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、人民解放奋斗的故事。成员们时而驻足凝视,时而低声交流,沉浸在那段历史岁月中。

图为实践团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合照。杨瑞鑫 供图
夕阳西下,实践团来到武汉长江大桥。这座“万里长江第一桥”是新中国首座长江公铁两用桥,改变了中国南北交通格局。它是交通要道,也是新中国建设成就象征。科技造就中国,3D打印造就精神传承。
这场红色之旅是跨越百年的精神对话。辛亥革命博物馆、楚望台遗址公园传来觉醒之声,激发反抗压迫、追求新生的勇气;武汉革命博物馆、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留存烽火记忆,让抗日精神融入血脉;武汉警察博物馆见证抗疫担当;武汉长江大桥彰显新时代豪情。一路前行,红色基因传承焕新,激励实践团成员汇聚精神力量,在新时代征程续写担当与荣光。
---探索科技前沿,汲取创新力量---
山城重庆凭借蓬勃兴起的3D打印产业展现前沿科技实力,这里汇聚顶尖企业,科技先进。实践团怀着对技术创新的探索欲来到重庆,走进当地3D打印企业实地参观学习,他们通过接触前沿技术、与专业团队交流,在实践中提升3D打印技能。
7月4日,实践团前往重庆华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参观交流。在座谈会上,公司部门经理详细分享了华港科技在攻克技术难题、优化打印材料与工艺方面的宝贵经验,并针对参观团提出的关于3D打印技术的疑问进行了耐心解答。此外,经理还特别强调了3D打印技术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。

图为实践团于重庆华港科技有限公司参观学习。彭延 供图
7月5日,实践团深入重庆金石诚智科技有限公司,探访先进的金属打印技术。在接待人员的引领下,实践团参观了生产线,亲眼见证了金属粉末在激光作用下层层叠加成型的过程。成员们积极向技术人员提问,深入学习金属3D打印知识,进一步加深了对3D打印技术的理解。

图为实践团参观重庆金石诚智科技有限公司合影。晋学府 供图
此次系列活动,通过与优秀企业深度交流,为实践团成员搭建学习科技前沿知识、借鉴先进经验的平台。成员深入了解3D打印技术,与公司技术人员交流学习,提升了3D打印建模水平。
实践团以“科技赋能红色基因,创新传承精神血脉”为目标,推动红色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促进,实现红色精神创新表达与时代传播。借助3D打印技术制作物件或复原遗址,传承红色精神,将无形精神转化为3D打印实体,直观宣传红色精神,实现传统与科技结合。 (通讯员 杜炎芮)
PA集团官网员工科学技术协会
一审一校/杜炎芮
二审二校/苑美惠
三审三校/王子威